• 9. 建造具備抵禦災害能力的基礎設施,促進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續工業化,推動創新

  • 9.1
    發展優質、可靠、可持續和有抵禦災害能力的基礎設施,包括區域和跨境基礎設施,以支持經濟發展和提升人類福祉,重點是人人可負擔得起並公平利用上述基礎設施。
  • 9.1.1
    居住在四季通行的道路兩公里之內的農村人口所占比例。
  • 9.1.2
    客運和貨運量,按運輸方式分列。
  • 9.2
    促進包容可持續工業化,到 2030 年,根據各國國情,大幅提高工業在就業和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,使最不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翻番。
  • 9.2.1
    製造業附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和人均值。
  • 9.2.2
    製造業的就業占總就業的比例。
  • 9.3
    增加小型工業和其他企業,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這些企業獲得金融服務、包括負擔得起的信貸的機會,將上述企業納入價值鏈和市場。
  • 9.3.1
    小型工業在工業總附加值中的比例。
  • 9.3.2
    小型工業中獲得貸款或信貸額度的比例。
  • 9.4
    到 2030 年,所有國家根據自身能力採取行動,升級基礎設施,改進工業以提升其可持續性,提高資源使用效率,更多採用清潔和環保技術及產業流程。
  • 9.4.1
    每單位附加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。
  • 9.5
    在所有國家,特別是發展中國家,加強科學研究,提升工業部門的技術能力,包括到 2030 年,鼓勵創新,大幅增加每 100 萬人口中的研發人員數量,並增加公共和私人研發支出。
  • 9.5.1
    研究和開發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。
  • 9.5.2
    每百萬居民中的研究員 (全時當量) 人數。
  • 9.a
    向非洲國家、最不發達國家、內陸發展中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的財政、技術和技能支持,以促進其開發有抵禦災害能力的可持續基礎設施。
  • 9.a.1
    用於基礎設施的國際官方援助 (官方發展援助和其他官方資金流) 總額。
  • 9.b
    支持發展中國家的國內技術開發、研究與創新,包括提供有利的政策環境,以實現工業多樣化,增加商品附加值。
  • 9.b.1
    中高科技產業附加值在總附加值中的比例。
  • 9.c
    大幅提升訊息和通信技術的普及度,力爭到 2020 年在最不發達國家以低廉的價格普遍提供網路服務。
  • 9.c.1
    移動網路所覆蓋的人口比例,按技術種類分列。